close
ChineseING.中華文化ING
中國文化的歷史悠久是眾所皆知的事實,撇開政治因素不管,無論是大陸、香港、台灣都各自有著獨特的文化特色,當這些有著同樣歷史背景的人與文化相遇時,要用怎樣的方式才能呈現出最動人的一面?
文_劉繼珩 攝影_藍惠 場地提供_設計講 圖片提供_品家家品
是什麼樣的緣由讓蔣友常有了創立傢飾品牌的想法?是個性使然,還是因為受了自己成家的影響?亦或是對於中華文化有著高度的崇敬?且聽聽蔣友常自己怎麼說。
漂亮家居Q1:會成立傢飾品品牌的原因為何?和自己結婚成家有關嗎?
蔣友常 A:嗯,這和我有沒有結婚好像沒有直接的關係耶,一個人的家是家,兩個人的家也是家,很多人的家當然也是家,我覺得有人才會有家,所以如何設計出方便人使用的東西,透過這些實用的用品譜出家的故事,這件事我一直都有在思考,剛好遇到了漢百企業的林先生,他也對這個想法有興趣,所以我們就決定創立「品家家品」了。
Q2:「ChineseING」是什麼樣的概念?
A:放眼望去,日本、北歐都有屬於自己的設計概念,但中國好像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設計語彙,一開始籌備期,我們也在苦思要用什麼樣的元素來代表中國,後來發現中國的設計產業本來就是正在發展,國際地位和設計語言也在近年被注意,這些都是正在變動的,因此我們有了「ChineseING」的想法,想要把中國進行式這件事放在產品裡面,用設計來記錄這些正在進行的轉變。
於是在尋找設計師合作時,特意結合了海外的華人與北京的建築師、台北及香港的設計師等,希望製作出來的產品是當代的中國,而不再是大家刻板印象中的中國,當然不可否認優秀的華人品牌還是不少,像琉璃工房、法藍瓷,都是具有突出表現的品牌,但卻都比較偏向工藝品和蒐藏品,所以我們希望能有一個製作出在家裡就能使用的實用、華人品牌,這也是一開始創立這個品牌的願景。
Q3: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有沒有最讓你記憶深刻的故事?
A: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產品,應該是張永和老師的葫蘆系列,張老師現在雖然貴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的系主任,但小時候也是在貧苦的環境中長大的,我記得當時和張老師開完會後沒幾天,老師就來電告訴我他有想法了,他告訴我關於他小時候對於吃飯的印象,「吃飯」對中國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一家大小聚在一起象徵了家的意義,張老師說:「我是北方人,那個年代家裡很窮,我記得家裡舀水、淘米的瓢和吃飯、盛菜的碗盤,就是用外邊種的葫蘆,曬乾了剖成一半就拿來用,那時也沒有餐桌,一家人就圍在炕邊唏哩呼嚕地吃飯,而吃飯的工具和吃飯的氣氛成了我最深刻的回憶。」於是張永和老師以骨瓷製做出剖半葫蘆樣式的碗盤組,重新詮釋這個質樸的器皿,也讓人反思,在現在這富足的社會中,「家」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Q4:遇到不了解中華文化的外國設計師怎麼辦呢?
A:在「ChineseING」理念中有兩個定調,一個是找用自己獨特美感詮釋中國的華人設計師設計產品,另一個是跟優秀的外國設計師合作,所以碰到外國設計師時,就會由我們設定好題目,可能是一個主題或一個材質,但都會鎖定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或有潛力被當代化的文化,當然,這裡的中國不牽扯政治,是以廣義的中國而論,我們不需要去為中國文化下定義,只要是好的作品都能代表中國!比方客家的藍染,我們會請外國設計師思考,如何將這個傳統的技藝和圖案,透過他們的詮釋,呈現出他們眼中的中國,而使設計產品表現另一種中國風情,我們希望用行動和作品來振興中國文化產業,而不只是用嘴巴說說就好!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採取低調,而沒有大肆宣傳的原因之一,因為我希望大家注意到的是品家家品的設計,發光的應該是作品本身,而不是我的名字。
用感覺捕捉每一刻
最深刻的感動都來自於人
如此感覺派的蔣友常,會以什麼樣的方式記錄生活呢?當攝影大哥在捕捉他的神韻時,蔣友常顯得拘謹起來,原本以為擁有深邃五官、酷似混血MODEL的他應該很習慣被拍才是,沒想到他卻回答:「我喜歡拍照,但不喜歡被拍!就算大家都告訴我放輕鬆、自然就好,但我知道那裡有相機在拍,就自然不起來了。」既然喜歡拍照,那一定有隨身攜帶相機囉?蔣友常不好意思地說:「我知道今天我會自打嘴巴,因為晚上要和外婆吃飯,所以我換了外婆送我的包包,相機就忘了放進去了!」這樣一個感人的理由,還有什麼好苛責的呢?至於有沒有特別喜歡拍攝的主題,蔣友常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拍物比較多,不過通常還是有感覺就拍囉!」
結束訪談和拍攝後,在急忙穿上外套,背上外婆送的包包趕去赴約的同時,他也不忘跟我們道謝和說再見,有理、親切、周全的態度始終如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