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偏好美元定存,但偏偏利率卻只有2%,就算是歐元定存也不過3.5%,全球股市前景混沌不明,可穩賺6%的外幣組合商品成為當紅炸子雞。
‧文:Money+理財家雜誌

去年下半年全球股市狂跌,投資人紛紛住進「大套房」,在市場前景未明之際,外幣組合商品在銀行通路逆勢竄紅,以荷蘭銀行私人銀行為例,近半年外幣組合商品業績比去年同期成長3倍。荷蘭銀行私人金融台灣區主管王蘊慈解釋,去年股市走勢不明朗,但美元的跌勢卻很明確,承作任何與美元對賭的外幣,幾乎都能賺到錢,最高甚至有超過10%的報酬,使得不少大戶資金大舉轉至風險較低的外幣組合商品。

外幣組合商品=外幣定存+選擇權賣權
攤開國內外匯存款利率,紐幣1 個月定存最高6.7%、澳幣5.85%、歐元3.45%,為什麼外幣組合商品卻能有10%的高收益?兆豐銀行財務部襄理吳秀齡表示,外幣組合商品屬於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一種類型,商品的組成是一個「外幣定存」加上「選擇權賣權」,也就是說多了選擇權權利金收益,才有高「利」可期。

以某銀行3月間推出美元兌歐元的外幣組合商品,目前美元1 個月定存利率為2%,加上選擇權權利金3.75%,投資期間1個月,到期後除了本金外,還能拿到5.75%的利息,相較於台幣定存2.13%、美元定存2%,足足多出2倍利息,因此發揮了強大的吸金力。

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外幣組合商品的高收益,並非保證穩穩賺。永豐銀行信託部副理林永祥指出,選擇權賣權要能獲利,前提是要「看對」匯價走勢,因為只要到期匯率跌破(或突破)原本設定的轉換執行匯率,本金就會被轉換成弱勢貨幣,這個看似好康的投資商品就會讓你「賺了利息,卻失了本金」。以下我們就用一個實際案例來說明。

看錯匯率趨勢 只能保息卻不保本
今年第1季歐元兌美元匯率從4月23日1:1.6最高點,回檔至5 月初的1:1.52 低點,隨後歐元又反彈。林先生判斷近期歐元漲幅已達滿足點,會稍作修正,但歐元下檔支撐強勁,因此他拿出10萬元美元,承做以美元存款連結的匯率選擇權產品。

商品的投資天期為31天,收益率為6.2%,當時市場即期匯率為歐元兌美元1:1.56(即1歐元可兌換1.56美元),約定的轉換匯率歐元兌美元為1:1.53,換句話說,林先生認為歐元在1.53會有支撐。

這31 天期間,如果歐元兌美元匯率都未跌破1.53以上,林先生就可以連本帶利的拿回10 萬美元的本金以及533.89的美元利息(100,000 美元×6.2%×31/360=533.89)

若不幸歐元貶值跌破約定的1.53支撐價位,林先生雖可領到533.89美元利息,但原有的10萬美元本金,將被迫以1:1.53 的價位轉換成65,359.48歐元(100,000 美元÷1.53 =65,359.48歐元)

假設歐元走勢疲弱,甚至歐元兌美元匯率續貶到1.51,那麼林先生持有的65,359.48 歐元,以1.51匯率計算後,只剩下98,692.81 美元,比10 萬美元本金縮水了1,307.19 美元,若加上林先生可拿到的533.89美元利息,這個投資還是讓他賠了773.3美元的匯損。

適合有多種外幣需求者
如此看來,外幣組合商品能夠賺錢的關鍵因素,仍是對未來匯率走勢的判斷。投資人若在匯率趨勢明朗時(如前陣子美元狂貶)進場,勝算較大;若是匯率混沌不明時投資,就得做好拿到弱勢貨幣的心理準備。因此林永祥認為,經常在全球出差的商務人士或旅遊家,或是有移民計畫及與國外生意往來需求者最適合投資這種商品,因為這些人就算拿到弱勢貨幣也不必擔心。

吳秀齡也提醒,外幣組合商品的投資幣別很多,但最好仍是以流動性佳的7大工業國為主,包括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與加拿大,且因匯率變化迅速,承作的天期不要太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eyp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