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PAR表演藝術》 (7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PAR表演藝術雜誌196期封面
文字 周倩漪

《魅影再現》結合舞蹈、音樂、即時影像投影與電腦互動系統,挑戰實體表演藝術與虛擬多媒體互動影像極限,舞者在舞台上與光影共舞,創造人類知覺與美學新境界。《魅影再現》以兩個概念建立起作品的基本架構。首先,影像是舞者的伴侶,其次,舞台空間融合虛擬與真實,以此串連舞者的演出、即時影像合成系統、與互動裝置。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AR表演藝術雜誌196期封面
文字 李玉玲

在九小時的全本青春版《牡丹亭》演過一百六十場之後,
「永遠的崑曲義工」白先勇,
推出了他的第二個崑曲青春夢《玉簪記》,
再度展現了他的崑曲當代新美學。

以岳美緹、華文漪的經典表演為本
加上——
董陽孜的書法
奚淞的畫
李祥霆的古琴
以及王童更為淡雅的服裝
與王孟超簡約的舞台

這齣發生在道觀中、跨越宗教凡俗的熾情熱戀
將如何讓崑曲在觀眾心中
重綻奼紫嫣紅?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表演藝術雜誌196期封面
文字 老嘉華

浸淫電影多年的張艾嘉,其實二十年前演過小劇場黑色喜劇《娘子,今晚菜色如何?》,也和齊秦合作過音樂劇,舞台劇場於她,並非是個全然陌生的場域。這回與林奕華合作《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張艾嘉不只擔綱女主角,也操刀執筆寫劇本,不過,雖然外人看她就像劇中的女強人,她卻說:「我其實沒有她那麼強,碰到一些不會的事,我就會說我不懂,趕快承認我不會;而且我比較愛玩,看到好玩的事可能半路就彎去別處玩耍了。」所以「我覺得演這個戲,讓我找回多年以前那種單純的快樂,我寫劇本寫得很快樂,演戲也演得很快樂……」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表演藝術雜誌196期封面
文字 金崇慧

南台灣專業的展演空間,在政府大量的挹注下,正快速地增闢中,且不論為的是豐盈民眾人文素養、或為平衡南北文化資源;亦或政治考量…。南方,正堆砌著強大能量,進行文化環境改造。而在這一股亟受矚目的激流中,也正引動著在地藝文界借力使力,以蓄勢待發之姿,迎向充滿挑戰與想像的未來。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表演藝術雜誌196期封面
文字 廖俊逞、朱安如、周行、林芳宜

繼二○○七年由香港鬼才導演林奕華創作《包法利夫人們》,在誠品信義店六樓展演廳連連演十八場,口碑延燒創下幾近全滿票房佳績後,今年誠品春季舞台邀請國內前衛小劇場潮牌「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合作,由曾獲台新藝術獎第六屆評審團特別獎的台灣中生代炙手可熱的劇場導演王嘉明,以流行音樂才女陳綺貞的音樂為密碼,交織一部推理音樂劇場《膚色的時光》。

王嘉明,一九七一年出生於台灣台北,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核心團員,為中生代小劇場中少數急流勇不退、持續癲狂發燒的導演,對於內容結合形式美學的探求需索無度,並對愛情命題有嚴重的偏執傾向。首度挑戰中型劇場,《膚色的時光》仍不改王嘉明愛玩、探索戲劇形式可能性的慾望,不到幕啟燈亮那刻,觀眾無法窺見事件發展的全貌。本刊特別帶讀者從五條線索,逐一拼湊出這個以愛情為名,滲透陳綺貞歌聲的推理現場。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表演藝術雜誌196期封面
文字 林于竝

在這樣以崩解、萎縮、破產為關鍵字的年代當中,「新世代」成為今年的主要話題。很明顯地,對於出生於一九八幾年這一代創作者的存在我們已經不能忽視。強烈的「空間性」與「媒介性」是他們作品的特徵。綜觀二○○八年的表演藝術,我們越來越發現,舞蹈不只是身體動作的排列組合,戲劇也很難還原成單純的生活觀照,而是某種「空間性的思考」,一種可以包含所有複雜與矛盾的場域。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表演藝術雜誌196期封面
文字 黎家齊

過去讀者所熟知的白先勇,是寫出《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台北人》、《寂寞十七歲》的小說散文家,然而經過二○○四年的青春版崑曲《牡丹亭》後,他卻多了一個封號,讓古典戲曲復活的「現代製作人」,這頭銜甚至還比「作家」來得更為響亮。年過七十的他,耐力和活力驚人,青春版《牡丹亭》在台首演近五年,不但演遍兩岸三地和歐美達一百六十場左右;五年後,青春二部曲《玉簪記》也將於五月下旬來台公演,宣告記者會上,白先勇手中的花由牡丹變成了蓮花,喜孜孜說,牡丹已花開遍地,他的青春二部曲還要再接再厲,「不信青春喚不回」。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表演藝術雜誌194期封面

《渴望之書》是柯恩二十多年來的詩歌畫作,《渴望之書》也是格拉斯一百分鐘的音樂創作。兩者究竟是如何產生擦撞火花?又是如何看待對方?
就在二○○七年六月多倫多光影藝術節首演前,兩人曾在Wintergarden Theatre留下對談。在藝評家約翰.洛克威(John Rockwell)的主持下,兩人暢談六十分鐘。本文摘錄兩位巨匠對話,近距離來聽聽他們說些什麼!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表演藝術雜誌194期封面

他們奇裝異服、他們披頭散髮、他們以頹廢表達抗議,他們要向世界怒吼敲打!二次大戰後的美國作家與詩人帶起風潮,企圖以軟性的脫序扭轉社會脈動,宣告他們是The Beat Generation!

而憂鬱的面容、品味的西裝和翩翩丰采的李歐納.柯恩,看起來怎麼也跟這世代畫不上等號!但他的文思、他的放蕩不羈,還有他不只一次地提到的共通處,都令人無法不聯想到The Beat Generation。

藉著這次柯恩與菲利普.格拉斯合作的《渴望之書》來台演出,本刊特地製作本次特別企畫,藉由不同面向來了解The Beat Generation,近一步導引介紹柯恩本人的多元才華以及台灣名家級粉絲們對他的感想。也藉著柯恩與格拉斯的對談,理解兩人合作《渴望之書》演出的過程。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表演藝術雜誌194期封面

座落於倫敦肯辛頓區的皇家亞伯特廳(Royal Albert Hall),從一八七一年開幕以來,便成為英國人民最喜愛且引以為傲的文化地標之一。這座有著透明大穹頂的紅磚圓形建築,外觀酷似鑲著奶油邊的結婚蛋糕,內部設計則充滿羅馬競技場風格,一層層的紅色華麗包廂座席,圍繞著中央底層的多功能場地。傳奇樂團披頭四、拳王阿里、網球名將山普拉斯都曾在此接受眾人喝采,風靡全球的「○○七」電影與《哈利波特》小說也在此舉行首映會和首賣會。而廳內最具代表性的藝文盛事,莫過於每年夏季由上百位樂壇名家接力演出,長達兩個月的「逍遙音樂節」(BBC Proms)了。音樂節期間,萬名樂迷群集朝聖,廳內販售的歷年現場錄音CD,也成了遊客們來此一遊最受青睞的紀念品。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表演藝術雜誌194期封面

上海知名文化學者余秋雨策劃、編劇的音樂劇《長河》於去年十二月底推出,蔚為中國藝文界的一大盛事。這齣音樂劇由香港電影導演關錦鵬跨界執導,黃梅戲名角、余秋雨的妻子馬蘭主演,音樂總監和造型設計則是同樣來自香港的鮑比達和張叔平,余秋雨希望藉此打造出屬於東方文化意境的音樂劇,以便躋身於全球視野中的藝術殿堂。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表演藝術雜誌194期封面

當文本不再是劇場裡唯一的核心

當演員不再是舞台上唯一的主角

當空間不再局限於鏡框舞台的畫布上

當左腦的理性技術,繪製出右腦的感性版圖

當二十一世紀來臨,「科技」全面入侵劇場,全球表演藝術舞台正因數位技術,而延燒著一股銳不可檔的新趨勢!

科技與藝術的結合,讓藝術家可以不拘於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得以恣意地表達,同時也挑戰創作者的藝術思維與想像極限,開啟了藝術創作引人注目的新頁。我們或可說,藝術正因科技而變得無遠弗屆,科技因藝術而變得感動人心。

兩廳院「台灣國際藝術節」以「科技」為策展主軸,探索數位藝術如何讓表演在舞台上創造更多想像的可能以及無限精采魅力。本刊特別企劃專題,引領讀者進入這一個充滿未來感的美麗新世界,看科技如何與戲劇、舞蹈和音樂的相互撞擊,迸燃藝術的電光石火!並獨家越洋專訪參與此次藝術節的國際團隊及藝術家,透過與他們的對話,讓我們以時代先鋒般的「未來之眼」,看見劇場進化的軌跡。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表演藝術雜誌194期封面

編按: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本刊共同策劃「新銳藝評」單元,為培育發掘華文地區表演藝術類評論人才,以公開方式長期徵文,經由台新藝術獎觀察委員評選陸續刊出。投稿辦法詳見http://www.paol.ntch.edu.tw/,竭誠歡迎投稿,共同為台灣的舞台留下一份記錄。

《這一夜,路易.康說建築》使用了路易.康的文字語言,卻僅止如此,並沒有分析,也沒有再詮釋。觀戲過程完全感受到語言的虛無、文字的空泛。文字若失去背後的意義,“beauty”僅只是b.e.a.u.t.y,不是美。大量「視覺系」的圖樣、文字,DJ的演奏音響表演,充斥現場,我卻離路易.康很遙遠。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表演藝術雜誌194期封面

編按: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本刊共同策劃「新銳藝評」單元,為培育發掘華文地區表演藝術類評論人才,以公開方式長期徵文,經由台新藝術獎觀察委員評選陸續刊出。投稿辦法詳見http://www.paol.ntch.edu.tw/,竭誠歡迎投稿,共同為台灣的舞台留下一份記錄。

叫筆者最不能接受的,要算是終場的處理。導演自始就運用音樂搭配肢體/舞蹈,為每個場景定調;投影、光影與歌隊的使用,使得寫實與表現手法互為加分。此時瑪麗已死,只見伍采克加入群舞,舞曲喧囂,完全掩蓋謀殺之後的錯綜、驚嚇、斷裂、茫然等深刻歷程。……也許是為求調性統一,終場群舞場面雖美,卻滿溢到歌舞劇的質感,殊是可惜。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表演藝術雜誌194期封面

文字 黎家齊

聽歌,是現代人正常的舉動。但是讀詩,現在卻成為一個普通上班族不太正常的表現之一。真的很奇怪,就是很難想像那個畫面,如果把在捷運裡每個掛著耳機的人,都置換成他們捧著詩集的樣子(也許真的會很奇怪吧)。但是詩與歌,本來應該是焦孟不離的,不是嗎?

前陣子我跟幾位同業說想出版一本翻譯詩集,霎時氣氛凝結,大家都不可置信地瞪著我,一陣尷尬、沉默,「其實它也是歌詞啦,也有同名的唱片發行和演唱會…」我囁嚅著說。空氣似乎舒緩了點,我壯膽地說「那本詩集還有作者親自配圖,手繪的塗鴉」「字不多,那你就當一本繪本出好了,可能比較有市場」跑業務的朋友冷冷地啜了一口茶。「作者是誰啊?」「不要跟我說是一個老爺爺喔!」「他…他算是前輩吧,也是老伯啦…」「誰?」我的話無情地被打斷,只好輕聲地招供「Leonard Cohen,一位詩人、歌手、也是一個小說家」「啊?!」「那你怎麼不早說,他可是大名鼎鼎的…」「是啊!我就是他的FAN,他的歌…」「那你一定要找張照堂、還有馬世芳、對了還有出過他小說的那個主編…」是的,他就是Leonard Cohen,一首在眾人詠嘆下,緩緩低吟的傳奇。

為了要跟大家分享這個傳奇,我們不得不請你回過頭去(如果旁邊有草地,就坐下吧),翻開雜誌,讓故事從五○年代後期六○年代初的「垮世代」說起…那是一群以憂鬱、頹廢之聲吟唱吶喊的青年,以軟性的脫序扭轉了社會脈動,造就了一個以詩為搖滾的年代…

曾幾何時,詩不復存,音樂猶在?讀詩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然成為奢侈。難道是心境變了嗎?還是空氣污染?在名嘴們為了菸害防治法的合理與否和如何使用消費券的話題而高聲論戰的時候,我闔上稿子,關掉電視,繼續神往那個遠離的世代,失落與詩的世代,詩的末代…

但是,我知道詩會回來的,就像柯恩筆下的《渴望之書》詩中最後所寫:

我知道她要來了

我知道她會看

那就是渴望

這就是書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表演藝術雜誌194期封面

九十七年九月底迄十一月廿三日為期八周的「衛武營劇場學苑」的歌劇工作坊,更是南部第一個歌劇工作坊,堪稱南方聲樂界一大盛事;從踴躍參加甄選的歌手,到發揮高度敬業熱忱的學員,使二○○八的「南方歌劇工作坊」,呈現Opera Gala般的節慶氣氛。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表演藝術雜誌193期封面
由德國舞蹈大師碧娜.鮑許擔任藝術總監的「碧娜.鮑許舞蹈節」,在去年十一月於杜塞道夫、埃森與烏帕塔三個城市舉行,連續三週,來自世界各國的知名舞團與舞者群集,共呈現超過七十場演出。演出者多數是不同舞蹈型態的個中翹楚,演出水平比一般舞蹈節要高!距上次舉行時隔四年,簡直就像是舞蹈界的奧林匹克。本刊德國特約作者俞秀青親臨現場,為讀者帶來現場盛況!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表演藝術雜誌193期封面
我不認為去年的表演界特別「跨界」、「混種」,只是「蛻變」腳步加快、加大。它承襲現代劇場界一貫的前進腳步和方向,只是「截彎取直」的革命舉措較多,引人注意而已。蛻變加快的原因,我認為有三:特定團體的推動、技術的進步、劇場的整體潮流。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表演藝術雜誌193期封面
整個作品所建立「化外之境」的氛圍讓人想起小孩遊戲,照著鏡子、面對水面或看著光線下的影子,小心翼翼看著這些「影像」如何跟著你動,受你操控,動靜虛實來自你對自己、載體空間(鏡、水、空氣)和反射物件的知覺。這是一種觀照、想像和純真本質的回歸。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表演藝術雜誌193期封面
文字 黎家齊

時間過的好快(……這似乎是個很俗,但在年初寫東西時往往無法避免的開頭),二○○七年,羅伯.威爾森應兩廳院之邀,首度來台辦大師講演會,這是國家劇院舞台第一次破例當作「演講廳」之用,也足以證明這位「當代前衛劇場大師」的分量。轉眼間現在已經踏入了○九年,渾噩如我,汲汲營營的一下子就晃過了七百多天。而「大師」呢,他卻又要帶給我們震撼,即將帶我們喚醒東方的歐蘭朵。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