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京未來學
一個城市,兩條思路:
一條是比西方更西方的疾速現代化,
一條是比東方更東方的文化復興路,
兩條路交會在2008年的北京,
停駐、互望,誰輸?誰贏? 
未來,在誰手裡? 
15個影響北京的關鍵力量


北京,以中國式的增長速度,正在拉近(或拉開)一向被認為跑在前面的與上海和香港之間的距離,朝向國際城市奔跑。

今年3月28日在北京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把包含台灣在內共200個城市一起納入評比。2008年度評選結果,綜合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為: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廣州、高雄、蘇州、杭州、天津。

這項研究已延續六年,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研究所主任倪鵬飛主導,結合兩岸四地城市競爭力學者,大陸著名高校、政府統計部門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專家聯合完成。

報告對其中52個最具競爭力的城市更深入的研究發現,在8項影響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指標中,人才素質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裡,香港遠遠跑在前面,第二名是上海,第三名的北京則已經非常逼近上海。

而在公共部門競爭力前十名排行中,北京更超越香港、上海,成為第一名。

在有利於吸引高素質人才的城市生活環境競爭力中,前三名是香港、深圳、北京,上海落到第四名。



01 願景:世界的北京

這不只是一場中國境內的城市賽跑,更是牽動亞洲甚至全球城市競爭的賽局。

北京的速度令香港與上海都開始緊張。

「如果說10年前,我們北上珠三角工業帶的經理們開始收拾包袱打道回府開的士﹔現在則是從事廣告、娛樂和IT等產業的『創意階層』(Creative Class)掙扎著在神州大地尋找剩餘的機會。」香港出生,中學時曾在台灣接受教育的香港文化評論者梁文道,兩年前就提出香港面臨的危機。

他指出,在過去要是有國際級的文化藝術活動巡迴東亞,大中華地區的首站一定是香港,上海和北京都要叨香港的光請那些藝團順道一遊。

但是現在情況已經逆轉,北京國際性的藝文演出一年到頭排得滿滿,經典名作國際首演第一站落腳北京的行程持續增加,香港許多樂迷常要專程搭機北上朝聖。而在流行音樂和另類音樂的領域,北京更是成為國際創作者矚目的新焦點。

「這都不只是高雅文化小圈子裏的現象,而是整個創意文化產業中心成形崛起的前奏。過去的紐約和當紅的倫敦與柏林,都是由尖端實驗的文藝開始,漸漸攏聚出整個工業流程的人才。在這種情況底下,再說香港是東西文化交會之地實在是自欺欺人。」(香港創意產業的末路/梁文道,2006年5月24日)「眼看著此消彼長的趨勢,包括傳媒行業在內的香港創意階層進也不是退亦不行,還要害怕失去自己的特色甚至本土市場,又如何奢談以文化改變中國?」廣論兩岸三地政經文化各種議題、在鳳凰衛視主持一個 文化評論節目,並擁有一個人氣部落格的梁文道提出質疑。

面對北京吸納外資及人才力道日增,上海專家們也發出警語,提醒上海對於外人到上海工作,要找回過去「海派」胸襟,更開放以對,才能增強城市競爭力。

以前北京人與上海人很喜歡互相比較,現在,在北京,愈來愈少聽到與上海叫陣的聲音。因為,在北京工作的人已經不只是純粹的北京人,上海人、大連人、香港人、重慶人、台北人、東京人、巴黎人……,「北京,不是北京人的北京,是全中國的北京。」倪鵬飛說。而以目前北京的發展藍圖來看,北京的企圖是更要成為「世界的北京」。

每年近10%高經濟成長率獨步於世的中國,當政者開始引用城市競爭力的概念,來管理城市甚至調控整體經濟發展,背後驅動的力量,正是迎頭趕上下一波國際競爭決戰點的決心。而北京,是落實這一股旺盛企圖心的最佳舞臺。



02 策略:發展文化軟實力

在經濟全球化的衝擊下,城市開始作為競爭的主體出現,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要解決全球化與地方化的矛盾,城市必須更加依靠自身獨特的個性,而城市個性的彰顯只有通過創意的途徑,才能在競爭中獲勝。

北京學者掌握國際大城市的發展戰略思想,指出從功能城市轉向文化城市,及從國際城市轉向創意城市兩種思維。從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要求重新審視城市的功能和目的;從國際城市走向創意城市,由大而全到小而精,由效率城市到創意城市,也就是以文化創意作為一個城市競爭力的評估標準。

從經濟發展到經濟騰飛,當GDP上升,現在,中國轉過頭來發展文化,談「軟實力」。從2005年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北京大學做了近三年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發展戰略以及應該如何進行文化輸出等。

軟實力是國家新競爭力的新概念,讓當政者重新認識文化的政治、經濟、商業及整合作用,直接切入創意產業的大審美經濟,用創意產業重新劃分產業結構,視為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國策與戰略。

左手抓文化、右手掌科技,積極發展創意產業和推進科技創新,便是推動北京產業升級、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戰略。

嚴格說來,目前的北京還排不上世界級城市行列。在北京的視野裡,紐約、芝加哥、洛衫磯、倫敦、巴黎、東京是第一等級的創意城市,新加坡、里約熱內盧、聖保羅是第一等級週邊的主要城市;波士頓、邁阿密、雪梨、約翰尼斯堡、米蘭、維也納等是第二等級的創意城市;墨西哥、布宜諾斯艾利斯、首爾、臺北和香港等則是第二等級的週邊城市。

2006年,北京市長王歧山確定了北京「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發展定位。在國際城市級別界定上,從原本的「世界城市」務實地降為「國際城市」。去年,當局更做調整,不再強調經濟中心的角色,而是強化文化中心的地位。「東方文化與現代化交融的定位,在國際城市級別中,北京有它的唯一性。」倪鵬飛說。歷史文化資產及國際交流的密度,讓北京對朝這個定位發展信心滿滿。

戰略導向確定,有明確的方向感,接著,支持戰略的政策出爐,「我們看到全球城市競爭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愈來愈大。」倪鵬飛認為戰略導向有助於統一政府各部門細化政策,而政策會對相關產業產生重要影響。



03 政策:明確的方向感

2006年初,北京市將重點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寫入「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隨後又發布相關政策,打算重點打造文藝演出、出版發行和版權貿易等八大文化創意聚集區和產業中心,使北京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文化名城與「創意之都」。

根據規劃,「十一五」期間,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10年增加值達1,000億元人民幣。將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重點定為原創和交易,發展目標是成為全中國的文藝演出、出版發行和版權貿易、影視節目製作和交易、動漫和網路遊戲研發製作、廣告會展、古玩和藝術品交易、設計創意、文化旅遊等八大文化創意聚集區和產業中心。

到目前為止,據非正式估計,北京創意產業超過900億人民幣,有說占北京GDP的10%,更有估計已達30%以上,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幾個創意產業集聚區已初步成型:包括中關村創意產業先導基地、北京數位娛樂示範基地、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東城區文化產業園、朝陽大山子藝術中心、德勝園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等。這其中,有些是自發性發展起來而被政府納編的,譬如以798藝術園區聞名於世的朝陽大山子藝術中心;有些則是政府多年前的扶植成功案例轉型,如中關村創意產業先導基地。

2006年北京市市長國際企業家顧問會上,麥肯錫公司、諾基亞公司高層大力鼓吹:「北京在考慮今後發展時完全可以制定一個放眼世界的宏偉目標,文化創意產業有潛力成為北京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出口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可以作為發展引擎,拉動2008奧運會後北京的持續發展。」

「創意和文化產業是發展世界級城市的關鍵條件。」

這些企業老闆們發言背後或許想的是科技產業市場爭奪戰,但同時也傳遞出一個訊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北京的政府與民間已取得最大共識。

的確,北京是遇上了最好的發展時機。



04 奧運帶來巨大改變能量

最大的契機,非主辦奧運莫屬。2001年申奧成功,為北京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藉著奧運北京完成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確定了到2020年的建設藍圖。奧運就是北京最大的一場創意行動與考驗。從產業角度,北京奧運正是一個全方位帶動發展的巨型文化創意產業,對北京以創意為出發的各領域產生重大影響。從建築、體育產業、廣告、表演藝術、電子設計、時裝設計,到數位電影電視、出版、廣播、會展業等行業的創意產業都有巨大發展,更不用說將吸引30萬以上國際遊客的旅遊業。北京觀察家認為,奧運會至少讓北京整個城市綜合發展加速了10年。而這發展力道,不會中止在2008年,總預算3,000億元人民幣的奧運經費中,北京已經留了1,400多億元作為城市建設經費。錢不是問題,人才更不是。奧運產業國際合作帶來新科技、新觀念,衝撞許多參與者的腦袋,眼界開了,這些人與技術更是未來的發動機。

05 創意階層興起

因著奧運,北京從國內外各地聚集了一個豐富的創意產業階層。這樣一個創意階層帶來的創新意識,讓北京更有把握在新一輪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得到跨越式的發展。

而這些創意人才開始在北京找到紮根的可能,或許才是一切推動發展的源頭。以《創意新貴》一書聞名的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公共政策教授理查.佛羅裏達(Richard Florida)曾在著作中指出,「北京不再是文化單一的市鎮……茁壯中的音樂、前衛電影、遊戲設計與動畫,這個城市正處於文化的前沿地帶。」北京不只是科研人才匯聚的地方,還是個能夠吸引其他文化創意人才的有趣城市。北京有最前衛的行為藝術家、有最傳統的表演工作者、有國際水準的專業畫廊經營家、有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音樂盛典主辦人……,各路人馬齊備,一切都正在進行中,許多事件雖然還未沉澱為這個城市的深沉內在,卻也因此顯得興味盎然。

北京的不少文化創意聚落,是在許多藝術家、畫家、經紀人、企業家等民間自發創建、推動下成長起來的。三里屯酒吧街、潘家園古玩市場、798藝術區、宋庄畫家村等早已聲名遠播,吸引國外藝術同好旅客。

06 夢想成功的工作價值觀

「有一大批太想成功的人聚集在北京。」倪鵬飛分析北京人才集中,是可以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最重要的條件。即使奧運結束,當地化了的人才資源也將繼續滋潤北京成長。

「我從不以北京人自居,」一位年輕的出租車師傅這樣說,但其實他的家族已從河北省搬到北京生活了好幾代。因為他認定的北京人是整天提著鳥籠閒逛喝茶,到處吹牛的,而他不是。倪鵬飛觀察,像這位出租車師傅這樣從早工作到半夜,拼命工作、吃苦耐勞的「新北京人」,存在於各行各業。這群新移民對北京似乎更有歸屬感,而他們讓曾經陷入沉睡的城市,重新煥發了活力。

07 面向國內外的市場

在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以後,北京市整體文化消費水準的提升,就構成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市場推動力。1,800萬的常住與流動人口,每年約1億人次的國內外旅遊者,無疑將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廣大消費支撐力量。加上奧運的觸媒作用,北京創意消費市場以級數變大。

「市場需求大,不只是北京本身的需求,而更是面向全國,面向世界。」作為首都,北京更佔了發展優勢。以藝術拍賣為例,近年成為北京爆紅的新興產業,原因無他,不是作為北京的表現,而是反映了中國整體發展趨勢,因為是高端產品,「因為是首都,產品與市場肯定集中在這個城市。」觀察者分析。

08 社會文化多元與開放

市場需求帶來多元的供給,還是多元供應的刺激產生需求?無論如何,如今住在北京的人,多半同意,在生活上北京已是個開放多元、有著眾多選擇的社會。你可以在小吃攤花1元吃一碗麵,你也可以在五星級飯店花100元吃一碗麵。

北京烤鴨,最足以說明北京飲食文化多元蓬勃的嬗遞。

1989年4月,記者第一次踏上北京。晚上7點不到,街道一片黑暗,只有幾處昏黃的街燈佇立,過了晚餐時間,沒有一家餐廳願意再開門迎客,王府井大街的全聚德烤鴨,自然也不顧你慕名老遠搭了出租三輪車趕過來,打烊就是打烊了。

2008年6月的北京,烤鴨傳奇仍然在北京持續傳誦,但是多了很多演出者。你可以選擇買百年老店的單,隨時在分店林立的全聚德門口排隊買真空包帶著走。你也可以抱著追求物超所值的精神,在老北京才知道的香滿樓大飽口福。你更可以帶著新時尚健康飲食觀念,到南新倉大董烤鴨品嚐「酥不膩」滋味,體驗大廚為你親手選鴨、烤鴨、片鴨。吃不吃得到一隻北京烤鴨,問題只有你來排隊得早還是晚,價錢絕對不是。

北京的休閒生活更是百花齊放。

在MAO Live house專業的舞臺燈光音響中,搖滾樂迷可以感受與國際同步的律動帶來的衝擊感以及滿足感。在什剎海東南角的「東岸」爵士酒吧,擠滿了各種國籍的聽眾,與「中國爵士教父」劉元透過薩克斯風展開靈魂的對話。在798藝術園區「生活家的院子」音樂沙龍,李宗盛帶頭為北京注入以輕食、音樂、藝文講談領略生活質感與創意的life style。

09 自由的創意氛圍

北京有國際最頂級的奢華品牌,引領著都市時尚人群的消費趨勢。但如果只是這樣,充其量也只是一座巨大、貨色齊全的shopping city。相對於藝術領域,很難在北京時尚圈找到風格足以引導本地的時尚消費和審美趨勢的本地國際設計師品牌,與上海和廣州相對集中的新銳設計群相比,北京的年輕力量更加單薄。但一些時裝工作室分佈在建外SOHO、望京、798藝術園區,正在醞釀尋找爆破的出口。

而北京藝術社群旺盛的創造力,產生相互之間的影響帶動,獨立而蓬勃的本土創意正如春花怒放,這些都不是可以靠官方規劃出來的。從深圳起家,今年開始轉戰北京的時尚設計師梁子,就因此在798藝術園區成立了概念店。梁子選擇北京還有另一個理由:「北京全國性的媒體最多,訊息很容易傳到全國。」

隨便問一個北京的創意工作者,最喜歡北京的什麼?十個有八個會說:「自由。」而更有九個會回答:「包容。」不管北京人的這種心情是不是出自於想要迎頭趕上的潛意識,北京對於新事物的包容,使得許多事情都有發生的可能。這種創意氛圍正是前進的最大推力。對於若干人而言,以普世的標準衡量北京人口中的自由與包容力,或許還是不足,但對許多北京創意人士,此刻或許剛剛好。

10 逐步形成的創意產業鏈

北京798藝術園區幾年間從藝術家自發聚集,走到藝術經紀、銷售等周邊工作者加入,逐步邁入成熟期,而位於北京郊外通州的宋庄藝術村是另一個仍保有「野性」的創作群體。北京官方也懂得借力使力,將這些文化創意聚落圈成產業集區。官方形容,目前北京文化創意聚集區開始出現「馬賽克效應」,讓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了空間上的落實,並走向鏈條化。

當台北101還在為招商傷腦筋時,位於北京朝陽區的北京CBD商業區的發展,則是令世人見識北京以金錢打造產業群聚效應的具體案例。到2008年第一季,北京CBD實際利用外資3.25億美元,佔北京市的20.31%。區域內聚集了商務服務、金融、文化創意等高端產業1萬多家,世界500強企業117家。

北京運用開發、出租樓宇引進各種企業,從而引進稅源,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位於CBD區偏北的中央電視臺新樓2009年將全面投入使用;高330公尺的CBD新地標國貿三期,也將於2009年全部竣工。屆時,CBD地上建築總規模將達到800萬平方公尺,為北京CBD產業發展提供巨大的優質空間。

空間上的富足讓CBD的產業發展衝勁十足。據估計,目前北京CBD有文化創意產業法人機構1491家,佔全部法人機構的30.64%,產業總收入高達190億元,成為CBD區域財政貢獻的主力軍。

Yahoo、阿里巴巴等知名傳媒公司紛紛在CBD區域設立北京分公司。專家認為,中央電視台和北京電視中心一年超過80億元的廣告收入,將帶動從節目製作、大型活動策劃、廣告傳媒,到影視經紀人、金融投資服務等行業的龐大傳媒文化產業集體大轉移。

北京誇下海口,未來北京CBD將發展為中國、亞太地區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新聞媒體、文化娛樂、影視動漫、數字網絡等產業的新核心所在,以硬體水準來看,沒有人敢說不可能。

11 舊文化蘊藏新商機

而北京擁有豐碩的傳統文化資源,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從城市規劃、建築到民居生活、服飾、語言文字、飲食習俗,更是創造「馬賽克經濟 」的最佳金礦。以此發展文化產業鏈,突出北京特色,最有機會。

近兩年,北京官方和民間,分從居住、飲食、節慶、傳統娛樂等傳統文化,透過探尋收集、保護、包裝,展開有別於建造都市巨獸的另一場城市競爭力競賽。許多資深的藝文達人,也因此重新站在聚光燈下。

前幾年,房地產開發幾乎成了北京舊城改造的唯一機制。而當大建設大破壞的論調遭受批評,保護舊城牆舊建築的聲浪開始發動新的論證。論證付諸行動,許多舊街道就被救回來了。

位於北京什刹海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核心區內的煙袋斜街是北京城最老的步行街道之一,一直保有明清風貌、京味濃郁,但曾經因為年久失修,景象破敗殘舊。在清華大學學者奔走研究之下,改造工程一改以往拆建的模式,以漸進式修繕保護方式,尊重既有住戶,外觀上也保持原有風格,試圖探索舊城保護與危樓改建雙贏的有效模式。

12 Old is new老工業廠房城市復興運動

在上個世紀,文化早已成為西歐城市復興運動的重要戰略。將已經衰落的製造業廠區、社區,利用一系列的城市創意整合手段,從空間、經濟、環境和文化等方面全面改善,恢復已經失效的社會功能,改善生態平衡和環境。

798舊廠房變身的創意不是北京獨創,但北京顯然要大加利用這個發展模式。

將文化創意產業注入空置率越來越高的工業建築,有助於推動北京傳統製造業向創意產業轉變,並提升製造業退出城區後遺留資源的價值。

以前城區內解決老工業建築,主要是轉讓城區工業用地使用權,而開發商在取得土地使用權後,工業廠房、辦公室等都成為廢棄的垃圾。

抓緊藝術家偏愛在老工廠中工作的風潮,2006年9月開園的北京中心城區東城區雍和園,以知識產權和數字內容產業為主要發展方向。園區內,藏傳佛教聖地雍和宮、北京孔廟相毗鄰,歷經元、明、清三代的老胡同猶存。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使得雍和園有別於其他科技園區,東城區政府從這些胡同內的工廠入手,通過產權置換、租賃等多種方式引進創意產業。目前雍和園周邊,已有近20處老舊工廠廠房正在準備進行改造,其中已經有多家轉變成為文化創意工廠。

13 另一種思路:培養歷史感

北京四合院,是中國北方最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居民建築。歷經前幾年的大規模毀壞,民間自發的一些胡同保護組織,開始發動記錄北京民俗,成立「北京胡同網」社群網站,聚集同好討論分享北京胡同老生活,儼然成為年輕人的新時尚。在大建設造成大災難的懸崖前,北京似乎有了勒馬的跡象。「兩軸、兩帶、多中心 」的城市發展戰略轉變,促使北京跳脫出大規模城市建設,或是名城保護這兩種不同策略的零與一爭論,目前政策傾向舊城內逐步停止較大規模的開發建設,將現代建築的規模降至最低點,盡量保持傳統空間格局和肌理。

14 城市未來式:形式與內容的統一、精神與風貌的統一

所有城市的競爭,都要回歸人民生活。由中國城市品牌價值研究課題組組長、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領軍研究的中國第一份《中國城市品牌價值報告》2007年9月發佈,北京位居榜首,成為中國最具品牌價值城市。報告首創「中國城市品牌價值指數」,以「宜居、宜業、宜學、宜商、宜遊」五大指標體系評選。北京在 「宜業」和「宜遊」兩大指標中,位居首位。而奧運會更是從各個方面助推提升了北京的城市品牌價值。不過,另一份調查也顯示,北京在幸福感城市排名中,只拿到第9名。如單以宜居城市作評比,北京去年才從第19名提升到第11名。而北京也是全中國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

過去的北京用天壇和紫禁城的形象來定位自己,今天這個城市是用所謂現代化的超大建築吸引世人眼球。但從與人民生活結合的角度並不令人滿意。機械地規劃出來的道路、地鐵站的設置不考慮與社區、商業和旅遊景點的聯繫,在一些建築人眼裡認為很「搞笑」。

對於北京過多盛氣淩人、超大尺度建築,有些建築師認為,不斷蓋出摩天大樓證明人定勝天的野心,只是沒有自信的結果。

連玉明也指出北京生活成本墊高背後的根源,目前北京所有的發展、包括奧運會都在北部發展,結構的不合理,必然會造成城市功能的紊亂,跟隨著必然造成城市神經的錯亂,必然會造成城市怪異的混亂,城市怪異的混亂必然會造成城市決策者在決策時的隨意性和隨機性。

15 知識份子預見2050……

不過,連玉明也相信,城市要發展,就會有城市病。不管是樂觀還是悲觀,只要行動是積極的,這個城市就有希望。

事實上,也就是這群知識階層,抱著對北京未來發展的樂觀態度,影響著北京在發展過程裡不致偏離軌道。

倪鵬飛和美國學者聯合主編《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與英國皇家社會科學院聯合編製「城市全球化指數」,掌握關於城市競爭力的發言力量,北京像他一樣的學者還有好幾位。而學者研究方向與北京政府施政方向幾乎緊密扣連。

連玉明也指出,不管是奧運還是汶川地震,北京的知識份子都發揮了力量,在政府和公眾之前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甚至起了主導的策略角色。

「現在的權力層、資本層、地產商、投資商等等都更年輕一點,他們對原來的城市和政治制度想法上早就已經不一樣,實際上這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我們可以一起實踐一個未來的當代的中國樣貌。」建築師馬岩松也對同一世代的北京知識階層抱持樂觀。

馬岩松在2006年便提了一個很有想像力的未來規劃:「Beijing 2050」。2050年的北京在他心中是:整個北京的地面將成為一個森林公園,建築交通被置於地底下;而胡同將成為北京人快樂生活的地方……。

這是北京創意階層的未來之夢。

2008年的此刻,各式各樣不同的夢,正在北京被編織著,一切都聯繫著未來。




大北京戰略
專訪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
MCA國際城市管理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連玉明


Q:北京的國際競爭定位為何?創意城市會是未來發展重點嗎?因為北京現在是一個傳統跟現代不斷的在交融、產生一些新的東西。像柏林是一個設計的城市的定位,台北可能還找不到一個所謂城市定位,那北京的城市定位是什麼?

連:我們對北京有兩個概念:一個是首都北京、一個是大北京,就是包括京津冀,現在的北京和未來的北京,如果要講競爭力要講未來。

這應該有兩個見解,第一,是我們所謂中心思想的定位,是政府對它的見解;第二個是非政府的、公眾的定位。政府的見解一定有他的考慮,但是政府的定位不一定就是最完整全面的北京定位。北京政府將北京定位為宜居城市,但是北京是不是一個宜居城市?學界也好、政府也好、政府也好,不同的認知所組合起來的宏觀概念才是所謂的北京。

而總體的定位過程,任何一個政府的定位都將會是多元的,不可能是一句話北京是什麼,北京是國家首都、歷史名城、國際城市、宜居城市,它都有,但是對公眾來說,可能不是這樣,我個人認為這四個都非常正確,可是我認為北京最大的定義是「知識之都」。這是北京讓人感到和別的城市最不一樣的地方。

北京的活力來自於知識。用知識形成了中心,形成了集居、形成了流通。知識代表的是人才、人才帶來的是產業和市場,使這個城市變得有活力。

更重要的是,由於有知識的人的生活習慣,形成了相對具有豐富知識含量的生活方式,因而形成了生態方式、而生態方式決定了文化關係。所以文化對於這個城市來說影響力最大。

Q:那麼有什麼策略讓這個城市變成高知識涵量的人,都會想要來這裡聚集?

連:之前北京有一個活動叫「樂居城市」。我問他們,什麼叫樂居?什麼叫宜居?樂居和宜居是一個東西的二個方面,手心和手背的關係,對於政府要創造出宜居的環境,而公眾要創造樂居的環境。

什麼樣的城市是宜居的?什麼樣的城市是不能夠宜居的?

我講過一個概念,宜居城市的條件,第一個首先是繁榮,繁榮城市他就宜居,這個城市不繁榮一定不宜居;第二個是開放,越開放就宜居,現代社會大家追求的是時尚和現代,只要是現代人他追求的就一定是現代的,即使會有文化的傳統,人畢竟是現代的,現代就是開放。第三個是多元化,城市是多層次,因為多元每個人才能找到自己的生活空間;第四個是快樂,這個城市一定是要快樂的;第五個是可選擇性。

當然還有其他的自然條件,比如說空氣等等,但這些條件為公眾提供廣闊的就業空間。有人說北京的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環境不好、房價這麼高……但是為什麼北京的人口越來越多?為什麼房價越來越高?是因為有具大的購買力,過大的需求,買的人多了、有錢人多了,房價就高,沒有人要買房子,肯定房價就低了。因為北京有廣闊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比如我原本在山西電視台工作,但全國最好的電視台是北京中央電視台,那我當然會想在中央電視台工作,這種能夠向上的精神是別的城市不能夠給的。畢竟首都是政治中心,因而政經各方面優勢都往這裡集中。

北京又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很深的文化土地,雖然文化不斷在變異,變成多元文化、擁有外來文化,相對而言,北京是比較寬容的,外地人來這裡還是能找到文化的歸屬感。又歷史的又現代的又多元的文化面向,北京是現代和傳統的交會點,在這個交會點上進行謀合、撞擊,形成了北京自己的多元選擇。

Q:從創意城市或文化創意產業的角度看北京,您覺得目前有哪些突出的優勢及案例?

連:為什麼文化創意產業能在北京形成?包括798,我的看法從創意產業的觀點來看,798還沒有形成產業,離產業還很遠;不像中關村科技園,他的文化創意產業是網路遊戲、動漫,這些產業都是自己能夠產生巨大經濟效益的,而798不是,798是文化環境,這個文化環境中聚集了非主流的文化。非主流的文化在北京這個城市、在政治氛圍這麼濃厚的地方,即使不是一種產業形式也能存在的很好,這就是北京的魅力。城市的開放和文化的多元,奧運是讓開放的層次提高了。北京的靈魂是文化的。

Q:您曾說北京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挑戰先於機會,而公共設施與政策是主要條件,制度環境中包括政策環境,能不能提供一個更加自由的創新環境,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連:我覺得值得探討的是北京的知識份子。有知且有識的人形成了文化的主流,承擔的是社會責任,這些問題在北京體現得越來越明顯,不管是奧運還是汶川,北京的知識份子都發揮了力量,能夠在政府和公眾之前發表意見的是知識份子,北京擁有最多的媒體,是別的城市不可能有的,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甚至起了主導的策略角色,媒體的背後就是知識份子。實際上文化,就是物質和精神的高度融合,這是支撐城市很重要的東西。

所以我覺得北京是個多元文化的城市,現在的北京絕對不是老北京,一定是現代的北京、開放的北京,當然也有古城、四合院,但這不是北京的主流,北京的主流是時尚的,這才是她的靈魂,北京之所以這麼多年能夠發展它內在的推動力是開放、是多元,絕對不是胡同,歷史的遺產有其價值,但是它是歷史、有遺產價值,不是現代,我們要的北京是現代精神。

Q:您剛才提到未來大北京的概念,未來北京的城市規劃發展如何?

連:我提出了大首都圈的概念。我們一直在思考北京的問題,要從三個層面:一個是環渤海地區、一個是京津冀地區和北京、天津及週邊地區。所有的自然資源都不在北京,所以需要輻射到其他地區。

世界的兩個趨勢一個是經濟全球化,人力、物流、都在全球流動;另一個是區域經濟化,以區域為單位。

世界的城市不管是紐約或者是東京,都是大首都會圈的型態,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市要帶動周圍八個城市,我們叫2+8,這就是北京應該輻射的範圍。北京和天津兩個城市比較發達,周圍的城市比較貧窮。大城市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多

從2005年中國三大都市圈經濟運行發展概況來看,京津冀GDP佔全國的比重才9點多,長江三角洲卻有17點多,明顯落後。人均也差得很遠,產業結構上也是。(第一產業是農業、第二產業是製造業、第三產業是現代服務業)未來希望京津冀是以第二產業為主,這牽涉到城市功能的問題,而功能是由結構來決定,經濟、消費、文化、社會、人口等結構,從經濟來結構說,城市功能發揮得要好要具備三個百分之七十,第一個百分之七十是服務業要佔全部產業的百分之七十、第二是服務業的GDP要佔總GDP的百分之七十、第三服務業的從業人員要佔全部就業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如果這三個百分之七十都達到了,這個城市肯定是一個比較繁榮的城市。北京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就是要朝著這個目標前進。文化創意產業是未來服務業中很重要的項目。

城市競爭力的概念有兩點:優勢和潛能。從資源上來看,北京首先是水資源的缺乏,是未來發展最大的問題;北京的優勢是世界其他地方不可能有的,最大的優勢是政治的優勢、首都優勢。

目前北京的城市規劃,就是發展:兩軸、兩帶、多中心(編按:「兩軸」,即北京傳統中軸線和長安街沿線構成的十字軸。「兩帶」是北起懷柔、密雲,沿順義、通州東南指向廊坊和天津的「東部發展帶」,以及北京西部山區和延慶、昌平等連線的「西部生態帶」。「多中心」指在市區範圍內建設不同的功能,分別承擔不同的城市功能,以提高城市的服務效率和分散交通壓力,如CBD、奧運公園、中關村等多個綜合服務區的設定,和在「兩帶」上建設若干新城。),突破行政區體制障礙,推動京津冀區域一體化。

落實到政策上,仍有檢討空間。譬如,國際機場應該蓋在什麼地方?首爾把國際機場蓋在仁川,國內機場在首爾,那麼北京國際機場為何不能蓋在天津?透過地鐵高速連線,才能帶動天津地區的發展,現在是天津吃不飽、北京吃不了。這是體制障礙。現在要蓋第二機場,也沒選在天津。

北京現在已經發展得非常好了,但是若要更進一步,就不能只是這樣,北京現在不是經濟中心,而是政治、文化中心,因而服務業只能往周邊轉移,所以現在得用大北京圈的定位概念上來看北京、看未來,周邊繁榮了北京才有繁榮的將來。

Q:目前的北京認為是否為宜居城市?舉例,房價高漲及交通問題似乎仍未完全解決?這對文化產業發展有影響嗎?

連:如何做到宜居城市?房價、交通、污染,三個問題是現在之於北京很重要的問題,但現在真的還沒有答案。這是所有大城市都會面臨到的問題。人口一千萬以上的特大城市,交通擁賭的解決要靠軌道交通,像是地鐵、輕軌,要佔百分之五十以上,是不是軌道交通就能解決所有的交通問題?不一定,實際上交通就是城市功能,功能就是結構的問題,交通擁堵我把它叫做城市功能紊亂,功能紊亂的根源是結構不合理,因而結構不改變功能也改變不了。

以目前的北京來說,結構如何不合理?北京南北發展失衡,所有的發展、奧運會都發展在北部,如果發展在南部就解決了問題不是嗎?交通擁堵,再多環也解決不了交通問題,當然現在有注重北京南部發展的趨勢,但是還是需要時間去緩解交通問題。所以我覺得特大城市的發展,中國和外國最大的區別就是人口問題,人太多了,不管建設哪個城市,一定會碰到同樣的問題。目前根據官方發布的數字,北京現在人口一千八百多萬,但按照規劃這個人口數是在2020年的預期人口數,提前了13年達到,這樣的規劃有意義嗎?我剛才講,結構決定,經濟結構、消費結構、文化結構、社會結構,這些都是人口結構的問題,人口問題沒有解決,一切結構規劃都是假的。

結構的不合理,必然會造成城市功能的紊亂,城市功能的紊亂必然會造成城市神經的錯亂,城市神經的錯亂必然會造成城市怪異的混亂,城市怪異的混亂必然會造成城市決策者在決策時候的隨意性和隨機性(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城市決策者的隨意性和隨機性反應在規劃上必然要造成規劃上的短期性和現實利益,規劃上的短期性和現實利益反過來又使結構更加不合理。呈現惡性循環。

Q:那您是樂觀還是消極在看北京城市的發展?

連:我覺得城市化是社會型態發展的必然之路,不論從政府來看還是公眾來看,不管是樂觀還是悲觀,城市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Q:但是政府規劃的目前看起來趕不上現實?

連:但是我覺得適合的發展是有階段性的,總是要前進的,現在解決不了的問題以後還是會解決的。只是平衡的難度會越來越大。比如為了奧運的交通,首先採取的是限行單雙號,並不是不能解決,而是希望皆大歡喜,所以難度越來越高。大城市矛盾的衝突和利益的失衡,並不是問題解決不了,小城是兩個球,一隻手拿一顆球,就這麼簡單,但是大城市兩隻手拿三個球,他不斷的扔,總是有一個球在空中,平衡利益的難度越來越大。不過這個問題沒有那麼可怕,城市要發展,就會有城市病,是事情的一體兩面。不管是樂觀還是悲觀,只要行動是積極的,這個城市就有希望。每個人都在關心自己的利益,都會講很好聽的話,少開車少污染,真正做到的有多少?發展是階段性的,改變不是一時一刻的,不能強求。

Q:房價高漲的問題怎麼解決?

連:我認為政府不是來調節房價,你調節不了,而是那些買不起房子的人怎麼辦?買得起房子的不用你管,沒房子的人才是政府該管的。降低房價無法解決問題,不管是90坪米還是30坪米還是買不起。政府應該提供多層次的、多元化、多樣性的選擇,不管是公眾的選擇或是政府的選擇。

Q:北京有M型社會問題嗎?

連:我們叫啞鈴型,窮人和富人比較多、中產階級比較少;另一種中產階級比較多、窮人富人少,則叫橄欖型。在北京還是屬於橄欖型,中產階級是處於擴大的範圍。我覺得北京富人很多,北京的消費不只是住在北京的人,還有不住在北京卻在北京投資消費的,因而看北京城市的人口結構是動態的,不是靜態的概念,他不像小城市,北京的人口流動性非常大,這也是北京很大的特點。北京的財富人人都能看到,多少人想來北京掙錢。我感覺到北京的未來將會更加開放、更加多元。

本文刊載於《La Vie》雜誌 2008 7月號
更多內容可參見La Vie官方部落格http://lavieblog.pixnet.ne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x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