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發,為了有型的物件與話題

風格是一種獨特的態度,魔椅創辦人簡銘甫每年有一半時間在歐洲各地找貨進貨、收集各城市的話題作為旅行的行動指南,具個性且小眾的設計商品最能引起他的注目、最愛東柏林長期隔絕下展現的科幻場景,在他眼中全球化的風潮正在發生……,「因為不想跟別人一樣」的聚焦方式,讓他旅行的面向更為多元有趣,當下就充滿了探索未知的無窮樂趣。


文字_胡德揚 照片提供_簡銘甫 人物攝影_李美玲

簡銘甫
獅子座,花蓮人。自承「喜歡在歐洲遊蕩,認識新朋友,順便寫寫旅人日記。」開過咖啡館,現於台北、北京以及香港皆開設有魔椅(mooi)歐洲復古家具店。喜愛舊貨到難以自拔的地步,著有《乾杯!柏林大街》、《男生愛北京》等書。

風格旅行Tips
1.收集正在發生的話題:尤其是旅遊書上沒有的,網路上討論的話題,或Economics、Newsweek、Monocle等雜誌的聚焦報導。
2.實際參與當下話題:去巴黎租單車、柏林影展時在柏林看幾場電影、到上海看由倫敦移來的100%設計、看改裝過後的馬德里美術館……。
3.不要馬上去的景點:巴黎鐵塔、柏林國會大廳……等永恆的城市地標。
4.2008旅行提案:看歐洲盃足球賽;到北歐,看芬蘭航空的設計;到匈牙利,觀察東歐加入歐盟申根簽證後發生的變化。



談起簡銘甫,很難不將他和魔椅聯結起來。若是沒有這樣的一位店主人,也就沒有辦法出現魔椅這樣這樣的一間充滿風格的歐洲復古家具店。



對於簡銘甫來說,他所喜愛的設計是有自我個性、非量產的產品,例如某些選件商店(select shop)裡就會出現一般人較不知道的設計師商品,或者是有故事、有文化背景的產品。

經營魔椅的原因,簡銘甫可能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他說是因為本身對舊貨有一種特殊的喜好,在旅行中他也收集了許多舊貨,然而彷彿順理成章地經營起魔椅這樣的歐洲復古家具店之前,他卻是從中國三○至五○年代的商品開始他的家具店事業,他笑著問:「想不到吧?」

風格即是一種設計
為了讓店內家具品項能不斷變化更新,他平均一年要到歐洲兩次以上,他想了想:「一年裡面大概有半年時間都在歐洲,在各地找貨、進貨。」西歐是他主要的旅行地,特別是城市。在這些城市裡,柏林是最吸引他的城市,他說比起幾個已經發展到一定狀況的大城市,柏林的發展時常有令人驚異之處,他描述柏林是一個「上升的拋物線」,特別是東柏林,因為政治的關係,長期隔絕的東柏林有很多地方還是保留在二戰之後的樣貌。



說到此,簡銘甫笑了起來,語氣中甚至略帶興奮:「很多科幻電影都到東柏林取景,因為那裡的場景看起來是在是太科幻了,不像是『現在』。」閒置空間很多,因此有很多可能性。他認為東柏林也較適合一般人前往旅行,原因非常實際:「和倫敦、巴黎甚至西柏林比起來,東柏林的物價水平相對的較低,這很重要。」

在簡銘甫的旅行經驗裡,歐洲有港口的城市像是阿姆斯特丹都是他比較熟悉的地方,因為有港口的城市才有海運,他才能夠把他裝滿貨物的貨櫃「寄」回台灣,長期往返歐洲各地的他觀察歐洲這幾年來的變化,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有了大大小小的轉變,「像是柏林的跳蚤市場,十年前天天都有,現在慢慢集中,到星期六、日才有。」而在馬德里的選件商店裡,不僅店面的設計風格,也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商品,像是東歐的礦泉水、日本的竹筷等等商品陳列在一起,其中呈現出來的也是全球化風潮下才有的圖象。

原創的概念最是讓人興奮



在旅行中,除了選貨的需求,簡銘甫對設計一直有著高度興趣,他認為現在的文化環境裡,「設計很容易成為話題,但是出現和消失都很快,可能現在很熱,過幾個月就完全沒有人提了。」對於他來說,「概念」才是設計的重心,他很明白地說:「概念,令我興奮。」

他以曾經在柏林開設肉丸店的看步(Camper)為例,這個事件就讓他特別感興趣,雖然這是一個持續不久的嘗試。「我知道的時候一直想去看看,後來去的時候已經沒有了,可能是肉丸店生意不好或者我們不知道的原因,在鞋店隔壁的肉丸店收起來,也變成了鞋店。」

也就是說小眾、大部份人沒看過的設計事件或產品特別能引起他的興趣,像一些大品牌、大設計師的作品如拉克華(Christine Lacoix)在巴黎開了一間旅館,就不太吸引他的目光:「我會在波蘭找當地的沙丁魚罐頭,因為在其他地方很少見。」

訪談中,他收到一個郵件,打開來是一間丹麥海運公司的月曆,有著非常漂亮的海青色,他翻著月曆近乎忘情地說:「我一直對丹麥很著迷,這個顏色多好看啊!」「丹麥的這間海運公司在世界航運界曾經排名很前面,但是近年沒有像以前那麼風光,然而像這樣的月曆還是有好看的設計。」

新事物指引旅行的方向
至於平常怎麼收集設計產品或事件的訊息呢?簡銘甫的答案非常乾脆:「網路與雜誌。」他會收集談論的話題,「尤其是旅遊書上沒有的。」在每次動身旅行之前,都會特別用網路搜尋是否有特別的活動,例如:二月的柏林有柏林影展,要是他在那個時候去,就會去看幾場電影。

除了平常會翻看《經濟學人》(Economics)、《新聞週刊》(Newsweek),他特別提到《單面鏡》(Monocle)這本雜誌:「有一次在機場翻到這本雜誌,感覺就是為我這樣一年裡時常在路上的旅人量身訂做的,有時尚和設計、有生活風格,也有品牌,而且這本雜誌似乎對亞洲非常友善,每期都有亞洲品牌的訊息,他們就曾經做過捷安特的報導,還特別到台灣採訪。」他也談起最近留意到的一些事件,比如100%設計是不是從倫敦移到上海舉辦?馬德里蘇菲亞美術館改裝後變得如何,他也想去看一看。總括來說,就是「媒體曾經聚焦(spotlight)過、新生的事物和事件。」

「像是我去巴黎的話,就會想去租一台自行車來騎,那會有一種『參與話題』的現場感和時效性,可能以後巴黎還是有租自行車的活動,但是就沒有這個事件剛開始時的感覺了。」

從巴黎為了因應地球暖話的衝擊而開辦自行車便宜租用的活動,簡銘甫提到:「對生活造成改變的,就是設計。」也因為對於設計的看法和海野宏在《現代都市的美學記憶》中所寫:「設計有提早計畫之意。」十分接近,簡銘甫說,往來歐洲這麼多次,他從來沒有去過柏林國會大廳、巴黎鐵塔:「那些實在太永恆了,一直都在那裡,以至於說以後再去就可以。」

】私人的旅行癮


也因為如此,旅行中的個人記憶,格外讓簡銘甫有一種「旅行者的鄉愁」,像在柏林有一間劇院,他曾去過裡頭的咖啡座,十分不起眼,彷彿是員工用的,但也因為如此,氣氛十分懷舊。其後他經過戲院幾次都遍尋不著,就在他以為咖啡座可能已經關閉時,有次他從戲院後門經過,門沒有關,他就走進去問員工戲院的咖啡座是不是還在,結果對方答說還在,原來是在地下室,「那一刻真的是好高興,我又找到他了。」

不是為了家具店採購的公務而是個人旅行的話,簡銘甫提到,他會去旅行的地方有一個原則:必須是他可以做最基本溝通的地方,像是義大利、西班牙這些拉丁語系國家,因為他能說法文和德文,「至少可以知道這是一間雜貨店還是什麼地方,像是我只去過日本一次,雖然很多人都說日文有漢字可以看,但我還是沒有辦法,日本讓我有四處碰壁的感覺。」
提起今年計畫中的旅行,他說六月可能會去瑞士探訪朋友,有機會的話就順便看歐洲盃,「比起其他地區像南美洲,我還是比較喜歡看歐洲人踢足球,他們踢起足球來特別有文化,比較好看。」他也考慮到北歐去,因為芬蘭航空的設計讓他很感興趣,想要親自去看一看。此外,去年底歐盟的申根國增加了東歐,他曾去過匈牙利,當時規定非常嚴格,什麼時候出入境、住在什麼旅館都要和事先確定的一模一樣,不能有任何更改,當地官員甚至會到旅館去確認他有沒有住在那裡。有了申根簽證的便利以後,他也想到匈牙利去,「看一看這樣的國家會有怎樣的變化。」

一次,風格旅行
天數:6天(布達佩斯、維也納各3天)
費用:32,000新台幣(1人,不含機票,布達佩斯費用約100百歐元一天,費用約120歐元一天,含住宿,皆含住宿)
行程:布達佩斯-維也納


推薦去處:
◎布達佩斯
1.市場之旅:中央市集大堂(Central Market Hall)是傳統市場,買得到各式風乾肉腸(SALAMI)跟白酒,還有各式樣手工紀念品;艾契利(Ecseri)跳蚤市場的規模超大。
2.浴池之旅:高麗浴池(Gellert Bath),巴洛克風格豪華室內土耳其浴池。澤契尼浴池(Széchenyi Medicinal Baths),市立公園內的露天國民浴池。卡拉利浴池(KIRALY BATH),有四百年歷史的土耳其浴池。
3.文化之旅:布達佩斯的老歌劇院,無比華麗的巴洛克風格。該院白天設有導遊行程可以參觀。
4.咖啡館之旅:辛普拉凱特摩契(Szimpla Kertmozi),是一家開在近似廢墟裡的Cafe/Bar,我暱稱它是Favela(葡萄牙語「貧民窟」)。山多咖啡館(Cafe SZADO),年輕人愛去的地方,有便宜三明治可吃。A38遊艇(Boat A38),多瑙河邊的一艘遊艇改裝夜店,週末都有電音或是爵士樂表演

◎維也納
1.市場之旅:Naschmarkt_維也納最大的露天傳統市場,假日時延伸成為超大跳蚤市場,許多東歐人會跨過邊界前來擺攤。
2.百年咖啡館之旅:哈維卡咖啡館(Café Hawelka),沉澱了維也納一整個世紀的人文智慧。小咖啡館(Kleines Café),曾是《愛在黎明破曉時》的電影場景之一。斯波爾咖啡館(Café Spearl),維也納傳奇咖啡館之一,有教堂般高聳的天花板、童話城堡裡才有的大玻璃窗、一整華麗的玻璃燈罩弔燈、美麗的花崗石桌面、厚重的新藝術(Jugendstil)鑄鐵工藝桌腳。Cafe Prueckel、Cafe Braeunerhof,是去維也納絕對不可錯過的唯二經典咖啡館。
3.文化之旅:博物館區(MUSEUM QUATIER),維也納的現代美術館,吸引大量年輕人來此休閒。歌劇院(OPERA),到了維也納怎麼可以不來聽聽音樂會,附庸風雅一下呢。

本文刊載於《Traveler luxe 旅人誌》雜誌 2008 3月號
更多內容可參見Traveler luxe 旅人誌官方部落格http://itraveler.pixnet.ne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ixmag 的頭像
    pixmag

    痞客雜誌櫃

    itrave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