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的過去與未來
衛武營藝術文化園區的故事並不是從宣告要建「南方兩廳院」那一刻開始的,那之前從軍營轉變成文化園區都會公園的過程,完全是一場民心凝聚推動的「綠色革命」!四月份,衛武營藝術文化園區建築模型展將首度移師台北在一○一大樓展出,對於這個即將深遠影響南台灣藝文發展的重要地標,關心台灣表演藝術的你,何不趁此機會來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文字=夏子
圖片提供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

衛武營區,這處愛河支流旁的肥美水田,清朝起便有兵員駐防其側。日治台灣時期,於此成立了「鳳山倉庫」,用做軍事物資及戰鬥武器的儲備場所。戰後,這裡成了訓練新兵的「五塊厝營區」,後命名為「衛武營區」……。一直以來,此地始終是戰略要地,並進一步與周圍的陸軍官校、陸軍步校等連成一氣,遙與左營的海軍基地相互呼應,形構成南台灣最龐大的軍事文化圈。
時至今日,這處軍營即將「解甲歸田」,成為高雄地區難得一見的都會生態公園。

綠色革命風潮,起造南方兩廳院
當年,在高雄衛武營區土地欲轉型為都會公園使用之前,可是經過一番寧靜且平和的「綠色革命」!由醫師詩人曾貴海登高一呼,號召醫界、藝術文化界人士,共同組成「衛武營都會公園促進會」(一九九二年三月成立)為此地四處奔走、與官方斡旋、說服民代支持,並教育、喚醒民眾的生態意識。這樣的努力不僅換來衛武營變更為都會公園,柴山亦得以擺脫濫墾濫伐的命運,設立自然公園,而後愛河的文化溯源、景觀改造,高屏溪的離牧活化之努力,都可視為這波「南方綠色革命」的後續效應。二○○三年一月,高雄縣政府的一紙正式公告,更讓衛武營都會公園案正式的「塵埃落定」。
隨著綠色革命而起的,是增取設置「南部兩廳院」的聲音,因為長久以來缺乏國際級表演廳,導致南部藝文風氣不振,人口及市場有限,國內外優質節目只到台北演出,造成南部民眾的遺憾。衛武營都會公園內設置藝術中心的構想,立即獲得政府支持,並納入行政院五年五千億「新十大建設」:由文建會主導的「國際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計畫」,內含「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大台北新劇院」、「古根漢美術館」、「故宮南院」等重大藝文建設及北中南三地的流行音樂中心,預計投入三百三十四億經費,築構台灣由南到北的藝文廊道。

園區幅員廣大,設施功能多元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編列經費達八十三點六億元,為廣徵國際好手,破例提高設計費達11.7%,為國內首見最高額的設計費比例,高額的設計費加上基地的挑戰性,讓建築師們可以發揮最大的想像力與創意。衛武營都會公園總面積達六十七公頃,含公園、特定商業區、藝術中心,三種不同性質及功能的設施之配置組合,甚至連基地北邊高雄市所轄中正公園亦可納入整體規劃範圍,幅員非常大。而營區內現有的綠色資產(珍貴老樹)及部分營舍,都予以保留,現有東南角的四棟營舍已進行老舊建物再生利用之計畫,除了作為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辦公位址之外,也修茸為「黑盒子」小劇場及展覽、排練室,作為各類中小型展演團體進駐、排練及演出的空間。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主體設施的規劃,計有戲劇院(Lyric Theater,預計兩千五百席)、音樂廳(Concert Hall,兩千席)、小劇場(Black Box,五百席)、演藝廳Recital Hall(八百席)、戶外劇場、停車場及相關公共服務設施空間。戲劇院量體最大,包含四層觀眾席,二至四樓為包廂式,與目前台北國家戲劇院類似,包廂設計將使牆面呈現流動的韻律感。音樂廳則採用了環形觀眾席形式,五條環形分割為十三個坐席區域,演奏家將被觀眾溫暖地包裹著。演奏廳主入口位於地上二層,以最簡單的設計創造靈活的多功能用途,輔以活動座椅,可演出獨唱、室內樂、傳統戲劇、說唱、現代舞蹈等。實驗劇場則呈長方形布局。

南方藝術發展契機,未來國際交流平台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的興建計畫,為長期以來缺乏國際一流水準表演廳堂的南部縣市注入活力。二○○三年政府宣布興建計畫後,衛武營舊營區陸續舉辦「2005年全國表演藝術博覽會」、○六到○八年連續三年的高雄縣「偶戲藝術節」,創造數十萬人潮。具有本土魅力的明華園歌仔戲團、國際知名的雲門舞集也在此演出。
為了蓬勃南台灣表演藝術,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也同時提出「南方表演藝術發展計畫」,將全面培植南部傑出團隊、青年創作人才、潛力團體,以及開發觀眾、擴大市場。未來,透過交流與展演,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也自許是台灣與國際接軌的舞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ixmag 的頭像
    pixmag

    痞客雜誌櫃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