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你覺得30歲前存第1個100萬好難、10年內存1,000萬更難!那麼請看看下面這個故事。



故事主人翁叫陳族元,23歲進職場,從月薪3萬元的小查帳員做起,接下來6年,按自己的規畫,先到券商工作、再跳槽到上櫃公司幹財務主管,32歲那一年,靠自己累積了超過千萬元的資產,去年中,因為獲利穩定成長,決定提前退休。
本篇文章摘自:Smart智富月刊.第 121 期 / 封面故事 / 作者:劉 萍

工作8年當上財務主管

每個人都想要有錢,但常常只是想,沒有目標、方法,更別談行動。習慣做計畫、自律極佳的他,一有想法,就會訂目標、擬策略、確實執行、再反省及回饋,這4步驟是他能在33歲就靠投資圓夢退休的關鍵。

小學6年級,他已經訂下人生目標。因為有親戚在做代客記帳,收入不錯又穩定,他覺得自己未來也應該做這一行。同時,看到有親友迷上股票投資卻常賠錢,他開始好奇每天看報紙、聽廣播,研究股票。

有了人生的方向,他開始思考達成目標的方式、自己該加強的能力、如何有效分配資源。

別看他從查帳員做到上櫃公司主管只花8年時間,他都是要求自己早上7點到辦公室,常常拚到半夜1點多才下班,把一天當兩天用,手上負責的案子是同業的1、2倍。

投資只用專用款

因為學財務,陳族元會把自己的工作所得分成3份,1份做日常家用,1份投入保險、房地產等理財帳戶,剩下1/3的薪水與年終獎金才是投資專用的資金。「投資只能用專用資金,絕不動到另外兩筆錢。但有購屋等理財需要,可以挪用投資的獲利。」

第1次投資,是上班第1年,用20多萬元資金投入股市,接下來的10年中,他曾大敗過3回,損失資金逾600萬元,但因為工作穩、理財得宜,他都能在股市重新站起。

3次慘賠學到的3堂課

而3次虧損,也讓他歸納出投資的3堂課:

第1課〉從基本面嚴格選股

第2課〉不迷戀本益比

第3課〉停損要當機立斷

精彩全文詳見《Smart智富網站》: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

※本文由Smart智富月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ixmag 的頭像
    pixmag

    痞客雜誌櫃

    pix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