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02-cover-470.jpg

工銀證券爆發27.93億元違約案

工銀證12月19日爆發兩家資本額只有200萬元的投資公司,卻吃下證券商不見得吃得下的27.93億元債券商品,而從頭到尾,最高負責人駱錦明卻不知情?
(文)賴寧寧、邱慧雯

十二月二十九日,台灣工業銀行董事長駱錦明結束美國之行,返回台灣,此行他主要去約翰霍普金斯醫院進行更換眼角膜手術。飽受眼疾之苦的駱錦明,希望這場手術後,有雙更明亮清晰的眼睛,原本打算多休息一個月的駱錦明,計畫在農曆年前才返國,但因為工銀旗下子公司工銀證券爆發二十七億九千三百萬元債券違約交割案,使得他趕緊回台灣坐鎮。

駱錦明和中信金董事長辜濂松是長達四十多年交情的好朋友,原本駱錦明在中國信託擔任總經理。民國八十八年,駱錦明自立門戶,創設台灣工銀。然而 ,這位見證過台灣整個金融發展的金融老將,這次卻因為子公司的金融商品交易翻船。

十二月十九日晚上七點,工銀證券發布重大訊息指出:「本公司與見一、世宇投資公司之債券附賣回交易(RS)屆期,見一、世宇投資公司未依約買回。」兩筆合計高達二十七億九千三百萬元的違約交易,竟然來自見一、世宇兩家資本額只有兩百萬元的投資公司,消息曝光後,疑雲滿天飛:「為何資本額只有兩百萬元的公司,有能力買下將近二十八億元債券?」「這兩家公司究竟是什麼來歷?」「有沒有掏空?」

1102-04.jpg

駱錦明不知情的結果,付出的代價除了金錢,賠進去的還有一輩子辛苦建立起來金融老將形象。(攝影.翁挺耀)

工銀證是台灣工銀持股九三.六六%的子公司,等於駱錦明也是最高負責人。這件事情的起因是,工銀證券在市場不如預期之下,用迂迴的方式讓公司的財務數字「閃」掉了可能認列虧損的部分,導致今日的危機。

錯!第一步: 用人頭公司吃下滯銷商品

整個違約交易是一檔由工銀發行名稱為「94工銀債」的CBO(Collateralized Bond Obligations,擔保債券受益憑證;詳見小辭典)所引起的。這檔受益憑證是在九十四年由工銀所發行,總金額是一百一十五億元;由兩券商承做,寶來證券包銷七十二億一千萬元,協辦的工銀證券包銷四十二億九千萬元。未料,金融環境丕變,發行後碰到國內利率揚升,投資人轉向購買獲利五%以上的海外金融商品,利率只有到二‧三%的「94工銀債」乏人問津。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點此看精彩文章全文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555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x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