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97-COVER-470.jpg


經濟學者對談——消費券是毒藥或快樂丸?

馬政府發放每人三千六百元的消費券,希望帶動經濟成長,經濟學者林向愷、管中閔從反對及贊成兩方面,跳脫「有沒有用」的爭論,向政府提出更深層的建言。

文/整理●陳鳳英、楊紹宏

1097-03.jpg
馬政府寄望約835億元的消費券能刺激消費,使資金在市場流通,但成效有待考驗。(攝影●賴建宏)


行政院十一月二十四日通過消費券發放條例草案,確保民眾明年一月春節前可領到每人三千六百元、總額約八百三十五億元的消費券。消費固然令人愉悅,但你可知道,發放消費券的後遺症有多大?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政府舉債發紅包過年時,卻也「羊毛出在羊身上」。

有人批評,消費券是包裹糖衣的毒藥,也有人覺得這是刺激消費的快樂丸,政府只開出「特效藥」,卻不提「副作用」。有人直言,這種討好人民的民粹政策若再持續下去,台灣的財政五年內一定出問題!

在經濟學者專家眼中,消費券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政策?《商業周刊》特請中研院財經院士管中閔,以及台大經濟系所專任教授林向愷,對談剖析。以下是他們精彩對話的內容摘要:

論人人有獎救市案 能把推遲的消費催出來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請問兩位,贊不贊成發消費券?

管中閔答(以下簡稱管)
:我贊成。早在去年八月底、九月初(次貸風暴之後),經建會問有什麼刺激消費的做法,當時我就說消費券是一種可能的方式。

以台灣GDP(國內生產毛額)的組成來講,過去幾年來,帶動GDP增長的主要是出口,民間投資基本上都是衰退,或者不夠。我擔心一旦經濟連鎖反應,發生向下螺旋效果,大家減少消費,零售業支撐不了,接著關店,影響就業,又再影響消費,我們必須做些什麼減緩衝擊。

經濟前景不明,大家會傾向於「推遲消費」,尤其是大宗消費、耐久財。所以我希望用消費券,或某種抵用方式,等於給一個大折扣,把壓在那裡、推遲了的消費能夠「催」出來。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點此看精彩文章全文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51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x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